欢迎来到中国工匠文化网!
文化项目
曹文奎:要么做第一 要么做唯一
发布时间:2021-03-16

浙江路联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全国墙布口子领军企业,当下年产值达6个亿,未来追求百亿、亿亿……上市,做更大的本钱,做更大的事业。


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在行业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希有在媒体端报道和露面,是行业少有的隐形巨头。其创始人曹文奎,身份证名更为少数人知道,行业人士更多知道其当童工时借用他人身份证“冲大年龄”时的名字——“李兴铭”……


从因为贫困欠学费被老师天天盯着到被“厌学”,从因年龄小不能被雇佣打工,到借用别人身份证“充大年龄”进厂打工,从起早贪黑勤奋好学到全能打工高手,从销售业务员到年薪百万的职业经理,从开店铺到办厂……曹文奎一路走来,一直在路上,未来还能创造哪些奇迹呢?


直面曹文奎,感受人生成长的不易,也体验创业的艰辛与幸福,精神与财富,分享与快乐……




河南固始县 有一个有树根吃的山村


河南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南联湖北,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是河南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2019年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因历史上有四次大规模人口南迁,成为中原地区向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  唐初“开漳圣王”陈元光、唐末“闽王”王审知、民族英雄郑成功、靖海侯施琅、爱国华侨陈嘉庚等先贤名人的祖籍地均在此地。


曹文奎,出生在固始县一个说起来有些心酸的地方,一个有树根吃的地方。


怎么解释呢?曹文奎妈妈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革命”时期,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老百姓没东西、饿死现象很严重,平原地方什么都没有。“在妈妈7岁时,外公就去世,妈妈只上学到3年级;因为山里有树根吃,妈妈15岁就嫁到山区”。


八十年代的到来,中国改革开放,万物开始复苏。但在大别山地区的固始县那个封闭的山区,老百姓还在艰难地过着。曹文奎的出生,对原本人丁很多的家庭,是希望,也是负担。


“爷爷奶奶过世早,父辈5个,家里没有房子,人均7分地,吃饭都成问题”。


“父母在山上干活,我6岁就会垫着凳子站高烧饭,洗碗、喂猪、浇菜园……,帮着家里干家务活”。


“父亲是代课老师,因为超生小弟,被开排了”。


“没有幼儿园,上小学,小学是5年制。没有6-7元的书费学费,没有课本,往往要拖上半个学期才补交上。我没有书包,全校就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书包,只有妈妈自己缝制的花布书包,一度被同学嘲笑为女生书包。”


“连铅笔都没有,捡同学丢弃的铅笔芯,用竹筒装进铅笔芯来写作业。没有本子,就捡亲戚家孩子写过的本子,用反面来写作业。”


“没学费,老师老盯着你,让你回家要学费,因为知道家里没钱,所以也不敢回家说。在这个环境下,有一定的厌学情绪,根本没有想着怎么去读书,通过上学来改变命运。”


“后来大一点,才就去采草药、晒干、卖钱;采茶,卖给茶厂,交学费。”


“暑期帮着家里干活,凌晨2点带着饭团出门,翻过山,天就亮了,砍树、剥树皮、种天麻,学着挣钱”。


“到初中,也还很悲催。上学有10里路,为了早读,冬天就要点着麻杆做的火把,天不亮就要出门。雪天有雪,就直接走了。很羡慕别人家有手电筒。”


“其他同学带饭菜,比较丰富,我的只有咸菜;有同学家庭好,骑着自行车驮着成袋的米;我只有用书包装着5斤米。用米换饭票。”


“初一,感觉被人歧视,心里有些阴影。到初二,同学们熟悉了,很自然就分类,结成小圈子,开始有了同伴,还是有部分同学跟我是一样的家庭情况。我们开始约着干活,周末住到同学家里,方便一起去采药干活。”


“初中时,就有很强的赚钱念头,看着别人穿西装,要多看几眼,很羡慕。有时会逃学去干活赚钱。”


“读完初三,没有想着继续升学,也没有参加中考,就算毕业了。背着凳子回家,就准备出门打工。”




少小离家 干建筑活挣钱


“15岁从来没有去过县城,没有见过香蕉、菠萝。”


“多数同学,初中毕业就到周边砖瓦厂打工了。”


1994年下半年,曹文奎跟随父亲到郑州新密县建筑工地打工,搬砖、拌水泥、打杂,包吃、一天8元钱。


“没住处,就住桥洞。盖房子,盖好一楼,就住在一楼工地。有时楼上漏水,被子都被渗透湿了,也没感觉到。那时瞌睡大,睡觉很沉,估计是干活很困。”


“那时小工多,小工无人要,活儿不好找;师傅少,工资高,活儿好找。”


“为了当上师傅,我晚上乘着月光,偷学贴砖。”


“工资都归父亲保管,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捡废铁、废钢、纸板,就想着吃口口香糖、雪糕,之前一直没有吃过。”


“因为年龄小,也没身份证,不能正常上班,用了别人身份证,我第一次没用上自己本名,报备打工建筑公司自己姓文”。


1996年,曹文奎到浙江温州,干了2个月的建筑活,贴砖、刷漆都干过了。




进厂干活 从小工到总经理助理


不干建筑了,曹文奎进了老表当厂长的真空镀膜厂。


一个不到30平米的房子,一楼是加工车间,二楼是阁楼住人,摆着上下铺的高低床,住着21个人,2个人睡一个80公分的床,不能平躺,只能侧卧。因为没有住处,男女都混住在这间屋子。


在这里,因为年龄小,也没有身份证,又一次借用他人身份证——邓贵海,报名干工。


老表当厂长,很尽责,东西做坏,是要“被骂滚蛋”的。


不在真空镀膜厂干工,曹文奎“借钱坐车到苍南”,在另一个老表帮助下,带着开始找工作。“老表本来白天上班,后来改为上夜班,白天带着我找工作”。


“后来向老表借了100元钱,买车票回家,买了准备在路上吃的健力宝、饼”。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偶然机会,“记得是1997年3月4日”,碰到守烧锅炉的林绍华师傅,问到另一老板的岳父,说其厂要招工。接着又等待了4天。


这个厂,就是发展为现在的著名的盈泰集团。按照其官网介绍,上海盈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发、生产、销售PVC薄膜、充气玩具制品的大型生产企业。注册资本8479万元,公司拥有土地面积90亩工业园区。盈泰旗下有上海盈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温州盈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盈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冠爱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盈泰公司董事长殷作钊先生自任职以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恪尽职守、扎实工作、重视学习、敏于思考。对待员工唯才是举、亲善和蔼。在经营管理上,严格遵纪守法,结合企业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统筹兼顾,立足当前,考虑长远,把速度、质量与效益统一起来。短短几年,在殷作钊先生有效领导下,公司业绩稳步前升。殷作钊先生曾先后荣获“浙江省杰出民营企业家”、“温州市苍南县第十届人大代表”、 “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等多项称号。


“我当时有1米75的个子,体重却只有108斤,老板怀疑我干不动体力活。我说我是农村来,自小就能吃苦,干得动。”


在这里,因为年龄小,也没有身份证,又一次借用他人身份证——李兴铭,报名干工。“当时身份证相片是黑白,多次怀疑不是,几次真诚恳求,才勉强让我上班。以至到现在,行内很多人到现在都还叫我李兴铭”。


当时,盈泰在苍南是个人造皮革厂,正在建厂房。“我跟着建厂房,搬砖、拌水泥、干杂活、粉漆。建好厂房,跟着安装机器。”


“白天大家上班,我也正常上班。到晚上下班,我就到其他班学习,看他们如何生产。”


后来,工厂扩建,重新引进了一条生产线。选谁来负责呢?老板(殷总)是个读书人,比较懂得管理,他就让员工来参与比赛。“结果新机器测试只有我全部会,比赛第一,因为其他人平时都是按部就班的上班,只会某一项。两年时间我就做到车间班长。”


“车间班里的产品规格、产量、考勤,都由我来组织、记录。”


“后来,调我到销售部,负责跟订单、统计、安排,做老板助理。”


“当时的产品,供不应求。为了得到优先供货,有下游厂商要给我好处、行贿,我从不占这样的便宜。”


“在这里,我干了十年。当时月工资950元,年奖金18000元。老家盖房,工资都给家里。没有房子,农村是娶不到媳妇的。”


“十年间,我学到技术,学到了管理,很感谢殷总。”


“2005年初,我确定离开盈泰公司。我把手机和笔记本都上交给老板。”


“刚开始,我的离开,老板也没感觉得有什么。但随着工作的开展,老板开始觉得不顺手了。没有李兴铭,从感觉不顺手到不可缺少的程度”。


“老板开始发动公司员工找我回去,一直找不到,最后极端到让在厂里上班的老乡找我回去,找不回去就不用上班。当时找个班上很难。最后开排了57个老乡,要换我回去上班。”


“听说老板半个月睡不好觉,一直耿耿于怀我这样的人才和心腹走了。据说股东开会说,我的出走,相当于公司损失2000万。”


“公司副总开导老板,说李兴铭的出走,是必然的,不是待遇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他必然去创业。”




从“工王”到职业经理


“我想着创业,但手上没有钱,之前工资都给家里盖房了。”


“离开盈泰,我到浙江东阳一个厂上班,年薪30万。干了2年,不能发展。期间,借了10万,41万在东阳买了房子。”


“后到义乌上溪友泰做管理生产的副总,按60万年薪+奖金=100万/年的薪酬,平时拿基本生活费1万。”


“其间,2007年,跟一个广东一面之缘的客户在广州合伙做皮革店铺。跟5个朋友每人借6万合计30万入股。”


“在友泰干了半年,因为广州店亏,不得不离开。记得离开当天,老板追到义乌机场,说给我送路费(有20万),我失约了,我不能要这个钱。我真的不能要这个钱,老板追得急,我只有告诉老板我关机了。”


“家里人、朋友都说我疯了,放弃百万年薪”。


从店铺贸易到工厂大生产


开店第一年,东莞店铺亏了。


“我到店开始着手经营,第一年赚了175万。到第二年即2008,就赚了700多万。当时有生意好,但本钱小,跟亲戚朋友借2分、4分。”


“合伙人双方妻子管出纳、管账,有些不和谐、小矛盾摩擦,想着把工作分开。一个偶然机会,杭州萧山一个皮革厂,有条生产线,处于亏损状态。后来接触合作办厂。”


2008年经融危机,亏了680万。合作方无意再合作经营下去。


2009年3月5日,正式全部接收这个厂,名称变更为杭州路联皮革有限公司,场地为租赁形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