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真的老了,我骑着国牛,乘着白云,俯视着巴黎的秋意,奔向东方……”刚刚在法国国会艺术中心举办完个展的关玉良离开巴黎前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的心情,这是关玉良对巴黎的印象,更是他蛰伏十年对东方哲学的领悟。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完成“国娃”陶艺雕塑作品后,这十年间,关玉良只做了一件事,那便是伏案作画,他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作画10小时以上,大年初一也不例外。他抽离艺术圈,拒绝参加一切走穴类活动,他驰骋在自己的世界里画“老戏”、画“云道”、画悲怆傲骨的“公牛”,可谓好生畅快。在关玉良心里,真正的艺术家终究是靠大量作品立足的,所谓的名气也好、头衔也罢,不过是些许的过眼云烟罢了,如此执着、有态度的艺术家,你是否也非常想认识,不妨一起跟随网易艺术走进关玉良的艺术世界。
艺术家关玉良
带着十年心血之作前往巴黎 让世界看到东方当代艺术
网易艺术:关老师,您刚刚结束在巴黎的画展,又要马不停蹄的前往世界各地进行巡展,想了解,您这次巴黎之行感受如何?
关玉良:巴黎这座古老、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令我印象蛮深刻,你会发现巴黎人对艺术的热爱与尊重渗透在骨子里,艺术俨然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巴黎人的家居装扮中,不论是寻常百姓家,还是中产阶级,他们都非常喜欢在家里挂原作,而不是印刷品,我去了几家巴黎本地人的家中做客,他们几乎都能讲述出自家画作背后的故事,巴黎人在真正享受艺术的款款深情。看展览更是他们的日常行为,这次展览,我带着极具东方韵味作品来到巴黎,很多巴黎人在我的作品前驻足凝视,也有很多观众与我交流看画心得。这个时刻,已然没有了东方、西方的划分,这一刻,大家都沉浸在艺术的自由世界里,寻得幸福。而说起尊重,巴黎人不在意所谓的院长或教授标签,他们尊重的是艺术品本身,尊重的是艺术家创造力和艺术家背后的劳动成果,这种平等心态的普世价值是法国人自己建立起来的金字塔。
关玉良与法国观众交流
网易艺术:在作品甄选上您会不会有特别的考量,比如选择比较凸显中国元素的作品或者选择契合当地环境的作品?
关玉良:作品上我并没有特别“量身定制”,我带着十年思考的心血之作,以艺术平等交流的态度做世界巡展,以包容的心,寻找东西文化的不同与交融,只希望让世界看到属于东方本土的当代艺术,这些作品里有我对东方哲学的理解,更有我数十年如一日对艺术的坚持。
放弃稳定的大学工作 只身开启北漂新生活
网易艺术:我们了解到,您曾在深圳大学任教了十三年,什么原因让您放弃稳定又安逸的教书生涯,只身来到北京开启新的艺术历程?
关玉良:客观原因是机缘巧合,2008年奥运会,我有机会一直跟随政府做艺术项目,我创作的“国娃”陶艺雕塑娃娃备受各界关注,这个艺术项目我一做便是四年,项目本身在北京,为了方便工作,我辞掉了深圳大学稳定舒适的工作,用了七辆大车,一夜间将全部家当从深圳搬到了北京的石景山。主观原因的话,是我常常反思自己,那一阵我常扪心自问,我爱教书还是想画画?我的内心给予了我极为坚定的答案--绘画。我这个人一旦坚定信念,便会毫不犹豫的去做,真正执行这个决定的时候,很多人说我傻、莽撞,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奥运这个项目一做完,我赫然发现,原本狭隘的心态逐渐缩小,我找到了一个大民族的荣耀感和责任感。
网易艺术:在传统印象里,水墨一般以描述山水、花鸟为主,而您却用水墨画出了雄姿威武的公牛形象,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决定用水墨式的方法呈现公牛这种形象?
关玉良:公牛形象实则是我一生的追求,它的喜好、它的悲壮、它的傲骨、它的坚毅、甚至它的结局,我在画“公牛”,更是在画内心的自己,这里有我对家乡的眺望、有我对未来的期许,有我对断舍离的果断答疑。纵使世间沧桑巨变,也不妨碍我沐浴朝阳逆风前行。
关玉良作品《中国牛》
《中国牛》系列作品
关玉良作品《老戏》
关玉良作品《娃娃》
对艺术家而言 心无旁骛和勤勉努力两者缺一不可
网易艺术:您最崇拜的艺术家是哪位?
关玉良:当属毕加索,他的一生画了四万五千多件作品,且门类极为丰富,包含素描、雕塑、绘画、陶瓷、插图、版画等。他的一生都徜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他不断的变换自己的头脑,不断的变换自己的心性,他不辞辛劳的画着世间的万物,他将权利、金钱全部置身事外,他的一辈子只有一件事,那便是绘画。而对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言,心无旁骛和勤勉努力两者缺一不可。
网易艺术:关老师您和“勤奋”之间产生了怎样的“化学效应”?
关玉良:我数五十年如一日,每天画画,平均下来一天画10小时以上,我没有12点前休息的时候,大年初一也不例外。我一般凌晨2-3点便起床画,画到早上七点,阿姨进来打扫卫生,我去休息。近十年来,我辞去大学的任教、拒绝一切圈子社交类应酬、只心无旁骛的创作和思考,因为艺术家需要独立的灵魂静下心来创作和读书,干扰多,应酬目不暇接,还想做出独一无二的艺术,这不现实,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