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5日,“年画重回春节”主题活动采风团来到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开启了本次采风活动的第一站。
经典年画欣赏
天津杨柳青年画博物馆里收藏了自明代以来年画两万余张,古版6300余块。依照年画题材,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采风团参观了“历史传流”、“戏曲故事”、“古版藏珍”等7个展厅,亲身感知杨柳青木版年画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至今已400余年,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并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主题为特长。
博物馆讲解员为大家解读年画背后的故事
《大富贵 亦寿考》
《大富贵 亦寿考》
《车马送宝》
《六国封相》
《杨妃醉酒》
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工艺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杨柳青木版年画艺人们创造出了独特的年画制作工艺,每一步都有其秘诀所在。
在年画博物馆,采风团参观到了杨柳青木版年画勾描、刻版、套印、彩绘、装裱五大工序的制作流程,并亲身体验。
“勾”: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勾描,除了讲究笔锋的顿、挫、转、折等笔法,勾出的线条灵活多变、见笔力外,还要具有适宜刻制的木版味道。
“刻”:创作出画样之后,就要在杜梨木上刻版。刻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且极为复杂的工作,是年画创作的关键环节。刻工要以刀代笔,刻制出生动细腻的线条。
“印”:水印是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的第三道工序,过程复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它是根据原作用笔、用墨的浓淡和节奏变化,施加轻重不同的手力,将墨和颜色掸刷在已刻好的木版上,再按次序把所有木版套印在宣纸或画绢上。在水印过程中,要保证光线明亮、环境湿度适中、印纸平整。
“绘”:彩绘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独一无二的工艺。如果说一般的年画是印出来的,那么一张正宗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可说是画师一笔一笔描绘的结晶。
“裱”:最后把彩绘后的年画装裱好,一幅精美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就完成啦!
采风团老师现场体验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
新年画创作展
随后采风团参观了杨柳青画社的新年画创作展。
80后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人郭津伟现场为记者介绍新年画。
杨柳青画社自2009年开始大力开发新年画创作,其中《娃娃年画》系列、《生肖年画》系列、《名著》系列赢得了市场的认可。2018年,画社组织老一代和新一代年画创作人员,历时半年创作出生肖猪年画《吉祥好运》《和谐幸福》《竹报平安》三个题材。
经过多次改进和论证,目前生肖猪年画已投入制作。相信这些憨态可掬的小猪与年画娃娃共同构成的和美画面,会为即将到来的猪年更添喜色!
年画创意产品
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的文创展区内,展示着具有杨柳青木版年画鲜明特色的各种文创产品。
精美的内画壶、古朴的瓷瓶、晶莹的琉璃挂件、实用的帆布包……在这些制作精良、雅俗共赏的文创产品里,年画不再仅仅是记忆中的胖娃娃,他们被赋予新的生命,结合时代审美需求,再一次走入寻常百姓家。
传承人及创作团队采访
除了关注年画文创产品的开发,杨柳青画社还发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人集中的优势,积极培养人才,以老带新,传承有序,使得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得以发展。“我们的传承没有断层。”从事年画行业59个年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文达老师欣慰的说道,据了解,他最小的徒弟是90后。
凡走过,必留痕。为了给本次采风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特别设置了一个很有仪式感的小环节,让所有参与采风活动中的艺术家、设计师、媒体记者们以及沿途的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们都在宣传条幅上签字,并写上对年画的相关寄语,大家都兴致盎然。
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陈玉华在“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横幅上签名。
杨柳青画社社长王勇在“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横幅上签名。
“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天津站合影
今天,“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天津站已圆满结束,接下来手艺君还会继续带你开启年画之旅。
活动背景
2019年1月, 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手艺网、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开启。1月4日,首站天津启程,二十多位艺术家、设计师、媒体代表等深入年画项目源地进行考察采风。此次采风宣传旨在深度挖掘年画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提升活动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联合地方政府、艺术家、设计师、年画传承人等多方力量,通过采风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将年画更加立体丰富的呈现给大众。
“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为理念,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的14个年画制作技艺,通过论坛对话、培训研修、考察采风、主题展览等一系列活动,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让年画艺术生动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